(PDF檔, 無法將題目上的圖形轉貼, 只好拍照存證)

 

昨晚不小心看到沈春華主持的「從台灣看世界」討論的主題是「12年國教」,

在場來賓有教育司長, 全教會, 行動聯盟, 沈富雄, 經濟學家馬凱教授, 及

多位家長及學生代表.  討論內容不外侷限在

1.超額比序用甚麼方法來解決

抽籤呢(這又牽扯志願序和扣不扣分問題)? 還是再細分會考的等級,從

目前的「精熟、基礎、待加強」這三類, 是否再進階細分來決定排名比序.

 

2.暫緩實施, 請教育部把27項配套措施完成後, 讓每個學校都有其特色,

   成為優質學校再說. (我也認同,等每所高中都成為優質高中再來談吧)

 

3.多元性發展和補習和社經地位的關連

   為了求得更高的分數, 孩子的負擔加重了, 還得去學才藝還應付多元性

   發展以求在超額比序時可以勝出. 為了分數, 會不會有假的拾金不昧

   (沒有, 創造機會呀), 或讓孩子去參加冷門的全國性比賽, 得名後加分更

   多, 在場一家長舉出實例「全國太極拳比賽居然出現來自鳳山的小孩來參

, 為的是參加全國性的比賽得名可加分, 還得是多數孩子不會去比的冷

, 才有勝算」

 

4.不同年齡對解題的看法已經分歧, 如何做出公平性à這就是我寫這文章

   想講的, 上述參加來賓都是高知識份子, 沈大老是醫生, 馬凱教授是經

   濟學家數學都應該不錯, 在場也有老師代表, 結果他們在解一現場提出的

   PISA數學題目, 居然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先說明PISA如我所知, 是測驗15歲的學生, 但這一問題的解法, 哥哥小六

上學期的數學課本已經教他們, 用格子來概算面積了, 在場所有來賓都用我

們舊年代的思考來做題了, 這也是我擔憂的,

 

在場有一來賓說, 因年金問題, 很多年紀大的老師還在線上教學, 可是他們

的知識和所用的方法已經和現在的年輕人大大脫節, 未來改非選則題的爭議

就大了.

PISA

本計劃重點在評估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十五歲學生,對於未來生活可能面對的問

題情境,準備的程度以及他們習得多少必備的知識和技能。之所以選擇十五歲學

生,是因為多數OECD國家這個年齡的學生正處於義務教育完備的階段,此時的

評量可以獲得教育在技能及態度方面累積近十年的成果。

 

 

 

 

 

Q1 : 哪一個面積較大

Q2: 估算C圖的面積, 闡述用甚麼方法來估算.

Q3: 估算C的周長, 闡述估算的方法

==============================================

來賓們所能想的就是, 將此圖形切成長方型啦, 三角形啦, 七拼八湊地來解題;

孩子的爸爸一看到這題目就跟哥哥說, 「你學過呀, 怎麼解」; 爸爸說以我們

以前所學, 很難說出如何解題, 但現在孩子的課本有教他們呀, 就看他們能不

能應用, 看吧, 這題就是用格子來解. 幸好爸爸有跟著哥哥的學習, 反應快,

孩子你得多學著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ou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