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幫哥哥買了一套五本的希臘狂想曲和其他三本書, 順便幫自己
訂了這本「從謊言開始的旅程」, 哥哥一放寒假一周內就將八本厚厚的
課外書讀完, 而我的就擺放在床頭,直到上上周日為哥哥發火了, 試圖平
靜下來, 才將這本書哪起來讀,不看則以, 一看便讓書中的情節吸引, 那
一夜睡前看了將近一半, 這對已經老花的我,尤其在晚上看書, 真的辛苦,
不過我也發現一旦調好焦距, 還不太難,習慣就好, 可是看了一會兒將書
拿開時, 會發現頭會昏ㄝ, 無論如何,到第二天晚上一本書就看完了, 真
的好享受看書的樂趣.
忙了一天, 洗好澡, 送孩子上床後,安安靜靜地沉浸在書裡, 好舒服.
看完這本書, 我覺得它很適合給哥哥讀,將它放在書房的小圓桌上, 準
備通知哥哥好好將書閱讀後寫個讀後心得, 第二天它卻不見了, 怎麼找
也沒有, 難道我癡呆了, 不就放在那兒嘛? 怕是孩子們收書時夾帶到書
架上或書包裡, 書架上不曉得找了幾次,老爺也幫忙找, 就是消失了. 想
放棄不找了, 卻還不死心,就是不認輸的性格, 偏偏這樣找東西會讓我頭暈.
嘿嘿, 前幾天終於在弟弟的玩具創意區裡找到了,兇手就是弟弟. 問他, 為
何拿走書, 他的回答「我有跟妳說,我要拿這本書去”玩”」, 家裡書這麼
多, 怪了, 他偏偏拿它去墊在他磁鐵玩具組合的下面,真是來亂的.
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 一個愛面子的少年,一個謊言帶來的偶然和機會
教育, 很淺顯易懂,不是高談闊論和標榜「高道德」, 每個人都有某個不好
的過去, 但每個卻成為故是的題材, 故事的開始是從一個「去過迪士尼樂園」
的謊言, 講的都是尋常大部分人會犯的毛病, 但主角他經歷的過程卻是美好
的、令人難忘的、非常有建設性的鍛煉, 貼近事實, 也反映了你我虛榮浮華
的一面,令人深思反省, 很受用喔.
洪蘭老師的推薦序
英國哲學家史賓賽說過一句話,「因為做了壞事, 所以必須說謊, 因為說了
謊, 就會毫不在意的去做更多的壞事」,這句話適用在很多人身上, 但是對
本書男主角秋月和也就不適用。 他沒有因為說了一個謊而去做更多的壞事,
反而為了要圓這個謊, 吃盡了苦頭。他流落他鄉時, 一路上碰到紀念品店
阿姨及兒子、美容店男店長、警官、卡車司機大叔與他女兒、醫生、老人
等人, 他與這些人的互動改變了彼此的人生。
書中主角在五天之中瞬間成長,誠實、自由、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生活, 可
以給青少年很大的啟發; 而主角母親對於兒子信賴與等待的表現,更值得
為人父母者省思。
很喜歡書中一些教人為人處事的道理, 孩子若在青少年能懂得這些,
相信他們的未來不需我們替他們操心 :
「比別人早一步動作, 做個好幫手」--要借宿別人家裡, 一定得勤快.
「那麼你不論到世界哪個角落,都能借得到地方住。 對方甚至還會歡迎你
〃隨時再來〃….」
「你為了自己說的謊不被戳破,千里迢迢跑到迪士尼樂園去。 明明一個人
去一點都不好玩, 只拍了照片就回來, 有甚麼意義? 你的腦袋裡只想到自
己。
你想想看, 他們看到照片的剎那, 會是甚麼表情?
你拿出照片時其實一點也不開心, 質問你的朋友面子不保, 那看照片的
同學呢? 既不感到有趣, 也沒有任何感動。 更何況, 你想像一下他們的
心裡怎麼想吧。 如果有人接穿你”那傢伙好像後來一個人跑到迪士尼
去了”那就更糟糕了。 但是, 這可能性很大吧。
誰都沒得到好處。 你沒有, 質問你的朋友沒有, 周圍看熱鬧的朋友, 大
家都覺得掃興。
但是, 如果你把它改變成笑話的話會怎樣? ….
有誰會吃虧,呢? 你成了好玩的人物, 質問你的朋友也保住了面子, 周圍的
同學一起大笑結束。
說謊, 若是為了打擊別人, 或是保住自己顏面, 那就差勁透了。 還不如想
想該怎麼做, 才能讓大家開心歡笑。」-- 這一段的處理, 我感同身受, 現
在孩子們的同學常私下會說「暑假我們要出國去玩」, 或去法國, 或去加
拿大看鹿, 或去大陸江南尋幽探古, 若孩子都這樣比較, 沒去的人要心有
定見, 不能隨之起舞, 否則比也比不完。 想法的轉念很重要, 做無謂的圓
謊, 還不如做些較實際的人際關係處理, 相信有此能耐不怕在現今社會混
不好.
旅行之於人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有人說過「現在的你與五年後的你, 最
大的差別來自你所遇見的人與你讀過的書」, 古人也說「行千里路, 讀萬卷
書」, 日本似乎也認同旅行的意義。
大前研一的「旅行與人生的奧義」文中, 說明了旅行對他一生的影響很大.
2007年此書一上市, 我隨即拜讀, 覺得值得收藏, 之後跟朋友提起此書,
當國中國文老師的朋友向我借去讀並要他高中的兒子一起讀, 好友
的女兒考上台大時也推薦她這本書, 等哥哥高中了, 我也會請他拜讀
它, 一本書受用無窮, 感恩大師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