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弟上周二參加學校低年級組客家歌謠比賽的服裝, 都是他同學幫他準備的.
話說弟弟比賽前, 要他在鋼琴老師前表演給老師看(老師是客家人), 結果
老師只聽懂第一句, 其他都聽無; 真的佩服他, 勇氣可嘉, 不會客家話, 就是要
參加比賽.
哥哥剛升上小三時, 好友引薦她的朋友來找我,因為對方想為她女兒找英文
學伴, 她千辛萬苦打聽到一位外師從紐約來的,任教於學校的雙語部, 重點
是這位外師不會說中文, 需要找一個會英文的媽媽做溝通,於是乎我被找上
了, 也找了另外一對姊弟,四人一起上課(三個同年齡的孩子, 對英文都毫無
基礎,); 當時, 找學伴很不容易,90%以上的孩子都已經在小一開始在校外學
英文了, 剩下的9.99%是不想那麼早或家長自己教, 原本我也想自己教, 但
鋼琴老師一再交代「不要自己教, 壞了孩子的胃口」(因為她有切身之痛) ,
一方面又想一個月不過二千元,一周二次, 一次上課1.5小時, 練練口語與
英聽也不錯, 上課地點離家也近,就這樣半推半就的上課囉.
一開始孩子不懂英文的狀況下,我還跟外師問「要不要我陪他們一起上課,
怕他們聽不懂老師說甚麼」,外師說「不必, 就當他們去國外一樣, 得自己
適應環境, 即便用肢體語言也能溝通,都是這樣開始的」; 上這種課沒有甚
麼壓力, 外師就用他們國外那一套,非常簡單的教材, 從頭開始; 不管如何,
孩子們至少在面對阿逗仔不會驚慌. 一年過去, 其間雖有幾次其他那兩個同
年齡的女孩會欺負勢單力薄的哥哥, 倒也相安無事, 雖然哥哥委屈, 但我也
只能想「孩子的事, 讓孩子自己去解決」,氣也會氣呀, 我辛苦居間溝通,
大家要請假, 要調課, 要知道進度,還不是我去溝通, 可她們家的孩子卻
背地裡整我們家的哥哥, 能怎樣,大人跟著攪和嗎? 只能吞忍.
一年過去, 外師跟學校的合約到期,得回紐約, 我們只好另外找老師, 其他
兩家就跟定我們似的, 巴望著我幫他們找到老師;還好, 哥哥的貴人真多,
好友介紹他們家的老師給我們,其他兩家也跟著我們挪移至現在的老師學英
文, 老師人很好, 對人總是輕聲細語,但她有她的要求, 孩子一旦有問題,
她總會跟我們家長通知. A女她不知何故, 也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拖拍,
剛開始一樣的程度一起學, 但A女漸漸地跟不上了,留美的爸爸不幫孩子,
媽媽又使不上力, 老師想幫忙打電話給家長,媽媽無奈推給爸爸, 爸爸電話
中跟老師吼「我的孩子不用這麼早學英文、背英文單字」, 一次兩次, 老師
知道她若跟媽媽說A女的上課拖拍,A女鐵定被媽媽罵, 所以她要私下無償
幫A女補課, A女則要求B女要陪她,還問「要不要錢 (A女的爸爸是知名
T公司員工), 我們家現在在裝潢新家,得花很多錢, 我爸爸都每天加班賺
加班費(沒聽過T公司有加班費,發股票時倒發不少紅利) .
當老師說要幫A女補課, 我這才透過B女的媽媽知道,三個孩子從小四到
小五, 整整兩年間居然分成三個程度,哥哥的功課比B女孩多一倍, B女孩
比A女孩多一倍, 因為要因材施教,哥哥從來都沒告訴我, 我也無從得知,
是B女告訴她媽媽說他們之間的差異,我才輾轉得知; 再問哥哥一些上課
的情形, 才發現A女回家功課有時沒有做,也沒讀老師每次上課指定要考
的範圍, 總要等上課時苦苦央求老師再多給個十分鐘,從十分鐘到二十分
鐘, 總說還沒, 不收起課本來考試,一拖再拖, 一堂90分鐘的課耗掉大半,
就是因為情況越來越嚴重, 老師才想利用去年暑假幫A補課,也另外不收
費用幫哥哥補課, 可能她覺得她對A女一再的仁慈拖累了哥哥的進度.
在去年的暑假, A女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 老師說「不回答, 就不能回家」,
其實老師是要誘發A女講出來,答錯也沒關係, 但她就是不開口, 結果不知
怎麼地公親變事主, A女哭了, 倒霉的是我們家哥哥, 說是哥哥開玩笑弄哭
了她, 牽拖,這下我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藉此機會要求老師給哥哥上一對一
的課, 就這樣三年的學伴情份,拆夥了; 我再也不必面對EQ不好的家長,
有兩次她當我的面生氣地拂袖而去, 留下當場錯愕的我和另一個媽媽, 話
才說到一半, 她怒氣沖沖的走了,我真的不曉得招誰惹誰了, 為了她女兒好,
老師請我出面跟她說說, 就這樣遭到無妄之災.
原本, 二年來都是周二和周四下午4:30~ 6:00的課, 從哥哥小六後改為一對
一上課, 每周一次1.5小時,這樣沒有誰絆到誰的問題, 不會從學伴變成學
絆, 上課的學生自己對自己負責, 從那時候開始再也沒有孩子們的紛爭、
哥哥的委屈, 幫忙等其他家長來接小孩的時間浪費,協調調課的困擾, 多好!
好友說, 「早該如此」, 她早在A女頻頻出狀況之前就提前警告我,舉了兩、
三個身邊的例子要我想想, 她的經驗是「難有程度一致、智力一樣、努力相同
的學伴, 終究會有人被拖累」,像她的孩子都是請家教來家教, 上一對一的課,
進度才得以掌控, 孩子一有不會的家教自然教到他們懂.
想當初為了省錢, 找學伴一起學,孩子有伴學習上有同儕效應, 結果轉了一大圈、花了三年, 還是得花大錢, 來個一對一教學, 早知如此, 何必當初, 但千
金難買早知道, 不是嗎?
有了前車之鑑, 當好友提到她班上有個小女孩要找弟弟當學伴,我馬上起了
防衛之心, 真的不想重蹈覆轍,再好的朋友也經不起孩子間的變化帶來的衝
擊, 不要吧! 饒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