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前的周五, 哥哥學校幫學生做健康檢查, 包括生殖器官的觸診,
聽他的描述很有趣, 醫生和單一學生在圍起的布幔裡做觸診, 結束
後醫生會當場"宣布"--發育, 亦或是還沒發育--, 在沒隔音的情況
下, 大夥兒將所有的話都聽進去了, 這年齡的男孩對這種話題特別
有興趣, 大家就拿這"發不發育"來開玩笑.
他告訴我們"醫生宣布他還未發育", 所以還不是小大人囉. 的確, 好
像是如此, 升上國中以來, 他還沒呈現出叛逆的情形, 比較懂得規矩
了,常規也比較好, 會做好他自己該做的事或功課, 不用再管他的功課,
也容易聽進長輩的話, 對於我們給的建議也能多加思考而內化, 這些種
種, 我們認為他長大了, 懂事了, 但朋友說"他還小, 等一年後吧".
問他: 你到叛逆期了嗎?
他會跟我笑笑說 : 沒有叛逆期了, 已經過了, 你不是說我小三就小
叛逆了.
我 : 那你小五小六又是怎麼一回事
他 : 媽, 噯呀, 那時我不懂事, 又貪玩 (這些話出自於他耶, 真的
想通了嗎?)
他能如實地面對他小學時期的狀況, 很讓我驚訝; 之前他不會這麼
坦然地跟你討論過去的種種, 現在的他承認他的貪玩和小叛逆, 甚
麼時候起的變化呢? (其實, 認識他的朋友老師都說他已經很乖了)
記得學期剛開學時, 我再三叮嚀他國中的開始很重要, 得靠自己的
努力;那時剛開學,面對所有新的人事物, 其實我們過得很緊張, 加
上要買新制服, 文具, 老師指定的東西, 勞動服務, 新的生活作息
...等等, 很多調適要做,這期間我們給他建議或說些甚麼, 他的反
應都不是很直接, 但這時我會跟他說"正值青春期的你, 重要的是你
願意做改變, 而不是一昧堅持你自己所想的" (暑假末剛好看到一篇
有關青春期叛逆的文章,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一段話, 於是我常
用"改不改變"來提醒他), 說久了, 他似乎有聽進去.
升上國中的他, 照樣撒嬌, 還是跟媽媽親近, 真的還沒發育呢.
放學回家的路上, 遠遠的他會揮手跟在落地窗前看他的我打招呼;
也沒有青春期那種情緒上的障礙, 不跟長輩打招呼; 有空就轉述
學校的事給我們聽, 說話也風趣幽默; 虧他或陶侃他, 他都輕鬆
以對. 學校的功課自己做預習和複習, 該帶的, 該準備的, 他自
己來.
上國中後, 他跟讀私校般也有晚習到九點, 只不過他的晚習是學
習音樂方面的課程和練習, 而不是學校教課書的加強研讀, 這是
他跟大多數同學的不同處, 洗完澡後, 弟弟上床睡覺, 他則是開
始寫學校功課(有些在學校寫), 做老師要求的預習, 和複習明天
要考的考試. 好則十點半睡覺, 有時候再騰個筆記到十一多才睡;
早上他設定鬧鐘起床, 現在完全地自動自發, 因為他想做到他要
的目標.
倒是我們家的弟弟似乎有點小叛逆了, 跟他哥哥小三時一樣, 開始很
有主見了(弟弟從小就很有主見了, 現在是加強版了), 會用間接的表
情或語氣來表達他的不以為然, 有了哥哥的經驗, 我們知道跟他應對
了, 但一個孩子一個性, 還是得多花點心思跟他談談.
哥哥從小很聽話, 很經典的回答"是的, 媽媽", 那可愛童稚的話在小
三時變得聽不進我們的話, 跟他指正, 他總用防備的態度來回應, 雖
不頂嘴但看他那表情也不舒服. 變成這樣的原因很複雜, 可能是換了
不賞識他的班導, 換了氣燄很高的鋼琴老師, 有了英文學伴的渲染,
但事情總會獲得解決,我們走過了.
孩子一路一直在成長, 說不準甚麼時候會走到叉路上或情緒上有個
轉折, 但一路的陪伴他知道, 他也會改變的. 他真的還未到青春期,
不知道到時有何狀況, 但只要他知道他要甚麼, 不會迷失他自己, 那
就不會走得太辛苦.